Wednesday 2 July 2014



教学行动研究:确定研究问题和行动计划
韩幼萍 孙丽http://www.lw23.com/paper_41698621/

   教学行动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开展力所能及的教学研究,建立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研究的对象是教师所在班级的学生,而课任教师就是研究的设计者、实践者和 评估者。在教学行动研究的过程中,如何发现和确定有意义的以及具有可行性的研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研究计划,是保证行动研究顺利开展并取 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步骤。
    一、发现和确定研究问题
  教学行动研究的内容是指研究者在教学或自身发展中遇到的或感兴趣的问题,这就 需要教师具有创造性和开放性的思路,并善于对自己的教学及时地做出反思。教师通常不可能很快地确定一个研究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必须要分出轻重缓急;也可能是因为虽然知道自己教学中的问题,但暂时还不能明确地描述。所以,研究问题的发现和确定是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这其中包括 发现问题并初步确定问题、提出并验证假设以及重新确认问题等步骤。
  1.发现并初步确定研究问题
  Arhar等人(2002:79) 认为,教师可以以一个学生为焦点,也可以以一个学生小组、一堂课或一门课程为焦点发现研究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如,有些教师对合作学习 很感兴趣,有些教师则对游戏教学感兴趣,这些领域都可以作为选题的方向。当然,更多的行动研究的选题来自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或挑战。例如,当下列情况 发生时,教师可以思考研究的选题:(参见Altrichter,et al,1993;Arhar,et al,2002
  (1)计划或目标与现实情况不一致。比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寻找课外阅读材料以增加阅读量,但却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又如,教师采用了很多提高学生词汇量的办法,但却见不到明显的效果
(2)教师的意图与课堂实施效果不一致。比如,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教师采取了分组活动的形式,却发现有的很活跃,有的组却很沉闷;又如,教师设计了很多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却调动不起来。
  (3)面临其它挑战性的问题。比如,课堂上某个学生的性格特别内向,从来不愿意回答问题,教师就面临着我如何使他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这样的挑战。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的自我回答问题来扩展和理清思路(王蔷,2002:50):
  我希望改进……
  学生对……不满意。
  我对……感到不解。
  我常常会因为……而发脾气。
  我有个想法……想在教学中试一试。
  实际上,每个教师面临的或希望解决的问题通常不止一个,教师可以通过权衡各个问题的重要性、本人对该问题的感兴趣程度、解决各个问题的可行性来确定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将所有的问题列出一个表格(如表1),以此来确定选题。
  对研究的可行性的考虑是最为复杂的环节,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教师是否具备利用资源的能力;
  (2)教师对该问题是否具有决定权;
  (3)是否允许投入预计的精力和时间(在此阶段教师需要作一个大概的估计;时间太短不足以衡量研究成果,而时间太长则会影响正常的教学);
  (4)有关该问题的研究成果是否丰富;
  (5)教师对该问题的了解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行动研究的课题不宜过大,应从小处入手,所选择的课题必须是教师经过努力后可以解决的问题。
  2.提出假设并验证
  初步确定研究问题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自身教学情况和理论经验以及实际情况,对可能导致该研究问题的原因提出假设
教师可以从学生、教师、教材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分析原因。以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这个研究课题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以下假设:学生听不懂问 题;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学生不会用英语回答;学生担心答错丢面子;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觉得积极回答与不积极回答没有什么区别。从教师的角度提出 以下假设:教师的英语表达有问题,导致学生听不懂;教师对答错问题的学生态度不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从教材和教学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可能是 因为课文语言太难而导致学生理解困难,也可能是因为教室的布置使学生的心理感到压抑。
  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一系列调查来确定导致问 题的真正原因。调查方法包括:观察(日志、观察笔记、课堂教学观摩、学生交往分析等)、访谈(正式或非正式访谈、调查问卷、态度量表等)以及考查已有的文 献和资料(包括照片、录像、录音、学生作业以及其他记录)(参见王蔷,2002;Arhar et al,2002)。不同的调查方法适合不同的调查内容,而且各有利弊;但无论何种方法都要求数据真实、可信、科学和合理。教师通常需要采取两种以上的调查 方法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仍然以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为例,考虑到产生该问题的原因涉及学生的一些想法,教师可以采取访谈、调查问卷和阅读学生的学习日 志的方式来验证假设,从中找出相关信息。
  3.重新确认并表述问题
  在验证假设的基础上,教师重新表述研究的问题。例如,可以把 生不积极回答问题具体化为学生迫于同班同学的压力,上课不爱积极发言。那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消除学生间的压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至此,教师 迈出了行动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倘若没有恰当的选题,就无法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行动研究。
    二、制定与实施行动计划
   为使行动研究的计划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和可接受性,教师需要将以下内容纳入自己的行动计划:研究的参与者、研究地点和背景、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 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的必备条件、理论论证、实施的记录方法、效果评估的方法、实施的时间和形式以及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等。
  1.研究的参与者
  研究的参与者主要指学生(可以是个别学生,也可以是群体学生)。研究者应该对研究的参与者——学生进行充分的描述。对学生的描述可以包学生的个人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和个性等)、学习方式、课堂表现、英语程度、学生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教师、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教学行动研究将学生 描述成参与者而非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强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主动作用。此外,教师在实施研究计划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该项研究的相关事宜,取得 学生的支持与配合,这样才能使研究计划顺利进行。
  2.研究的地点和背景
  研究背景包括研究的社会和文化情景,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产 生不同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成果。因此,教师应根据自己的选题,描述所研究的班级(诸如,性别构成、年龄构成、整体状况和学生类型等),所在学校(学校类别, 学校所在地,比如,城市、农村或郊区等),所在社区(比如,社会阶层),所使用的教材、课程大纲以及课程设置等情况。
  3.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问题
  确定的研究问题必须是有意义的和可行的,如果教师不能将该问题明确地表述出来,就说明教师尚未理清思路,需要进一步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确定问题、提出假设和制定验证假设的步骤。
  4.解决问题的方法、所需的研究条件与理论论证
   教师根据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其中包括具体内容、步骤、所使用的教材/材料及其使用方法等。教师在实施计划时,可能会需要资源和技术上的支 持,这种支持牵扯到人力和物力的补给。比如有的行动计划可能需要大量的英文书籍和报纸;有的行动计划可能经常用到语音实验室;有的可能需要使用多媒体;有 的可能需要印制大量的补充讲义。这时教师应考虑学校的条件是否允许。因为所需资源的可获得性直接影响方法的可行性。在提出解决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合理 地论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为什么该方法会有效)、必要性(为什么不采用其它方法)、可行性(实际条件和教学环境能否使该方法顺利实施,是否可以得到所需资 源,该方法是否适合教师本人和研究参与者的风格)以及可接受性(学校、同行、学生是否会接受这个方法)。
  5.实施的记录方法以及效果评估的方法
  在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目的地记录一些相关信息,使其成为实施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解释和描述检验行动的效果。在行动计划中,教师必须确定适当的数据收集方法,并说明和描述研究结果的评价工具,论证其有效性以及是否符合研究目标。
  6.实施的时间和形式
  实施的时间是指行动的时间度和日程安排。如果没有硬性规定,行动研究通常没有固定的时间限制,实施的时间完全取决于研究的性质、目的、内容和方法。以下建议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安排和利用时间,并在最合理的时间跨度内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1)将研究的周期与学期建立一定的联系,使行动方案更易于操作;更大型的研究可以按学年来设计时间表(王蔷,2002:108)。
   (2)尽可能多地采取平时课堂上必须要做的活动作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时间的使用效率(Wallace,1998:29)。比如,在解决如何消 除学生间的压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一问题时,教师采取的措施之一是在教学中设计小组活动,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而另一个措施是对每个学生建立 不同的评价标准。相对而言,实施前者所花费的时间要比后者少一些,因为即使不进行此项行动研究,教师也会设计各种小组活动。
  (3)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加强与同行的合作。
  (4)考虑能否让学生参与到数据收集和数据评价的过程。但是,应注意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特点、所需提供的信息和所需投入的时间,使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解释的工作不会给参与者和研究者造成太大的时间和精神压力。
  (5)教学行动研究以促进教学为目的,在时间的安排上尽量不要干扰常规教学的进行。
  (6)制定时间计划表。这个计划表包括:研究所需的总时间,研究的起止时间,各项措施的实施时间、次数和频率,采集数据和效果评估的时间、次数和频率等。
     此时间计划表根据王蔷(2002)提供案例改编而成。
  7.行动计划的实施、评估以及成果展示
   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行动计划。比如,在实施消除学生间的压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行动计划期间,教师感到活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和教 材内容有较大的差距,所以调整了部分活动设计,并增加了小组复述故事竞赛(用第一人称的形式进行复述),要求小组中所有成员必须参加。此外,实施过程中的 所有数据都必须是真实的。
  在评估的基础上,教师一方面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并开始下一个循环的研究过程;另一方面也可以将阶段性的研究过 程以论文形式向同行报告或介绍。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关键是系统化和公开化。所谓系统化,就是按照社会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规范系统地进行研究,得出 有效结论并改进教学实践。所谓公开化,就是将自己的研究写成报告或论文,在同行中交流(王蔷,2002:142)。只有确定明确的选题、进行系统的数据收 集和分析,并撰写和发表研究报告,教师才能成为研究者,才能深入地对教学和研究进行反思。
    三、结束语
  教学行动研究首先需要教 师热爱教学工作,勤于思考,愿意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其次,它要求教师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善于不断发现问题,并能采取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这个过 程中需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特别是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分析要做到一丝不苟。另外,教师对于英语教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教育科学研究 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也是保证教学行动研究顺利且有效进行的基础



如何对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下面试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例,看看如何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分析哪些问题。【优化:加以改变或选择使优良。】
  1、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就是要分析:
   什么叫结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问题?
  对“结构”的分析是为了进一步研究课题寻找一种理论依据,使问题能放到这一理论体系之中加以研究。课堂教学它也是由几个不同的系统构成的,它具有“结构理论”所描述的特征。所以,课堂教学中的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也就是它们的结构问题。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是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有没有优化的必要和可能性?
  既然结构具有是否优化的问题,那么,课堂教学结构也就存在优化的可能性。根据“优化”的定义,如果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优化,那么,在相同的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结构也就具有优化的必要性了。
   现在的课堂教学质量是不是还有再提高的必要?
   从实际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存在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也存在差异,这是客观事实。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学校之间 的发展不平衡、班级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教师之间的教学能力水平差异因素、学生间的内在因素【内在: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等。要缩短这种差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则是其中的一种有效手段。 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有必要的。
   课堂教学质量是不是普遍存在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普及和利用,也随着人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和方法的不断发展、进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完全可能的。人们在处理课堂教 学结构中既然还没有完全做到优化,那么,一旦教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优化了,就会使教学中的投入与效益的输出比率大大地降低。
  对上面这些问题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分析,从“质”的方面进行论证。
  2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定量分析
  在这个问题中,进行定量的分析就是要回答如下的问题: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质量才算是高的?如何测量和确定?
   由于课堂教学质量受到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模块的组合优化程度的影响,所以,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应该从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模块的优化程度来分 析。如时间结构模块,从大量的实际测量和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师生时间分配比值应在0.81.0之间较为合适,即在传统的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结构中, 教师所占有的时间不应超过25分钟。
 

  究竟有多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是高的?他们属于哪些层次的教师群体?所占比例有多少?
   课堂教学质量是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师处理构成课堂教学结构的各个系统的结果。所以在考查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时,应该从他 们处理这些系统的效果来评价,如上所说的时间系统如果教师所占有的时间量超过了总体的平均水平,我们则可以认为他在时间系统这一方面得分是比较低的。最后 可以根据各项得分进行综合评价。
   有多少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属于哪些层次的教师群体?所占比例有多少?
   严格上来讲,只要在某一个方面的得分低于总体的平均分,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他在这一方面有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能。我们在具体的分析时应该把他们进 行分类,使问题的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对问题的讨论。如从经验数据来说,新教师在处理学习材料方面得分率一般都会低些,在时间系统方面的 低得分率也有一定的比例。所以,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在对上面的问题进行了量化的分析后,就为我们进一步对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比较准确的科学依据,也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相关的问题的测量和验证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
  3、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解、组合
  在这个问题中,对问题进行分解或组合,就是分析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种种可能的原因,并把这些原因进行分类、组合,使得要研究的问题更加清晰。如:
  在时间系统方面,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可能是:
  ① 讲授新知识所用时间过长;
  ② 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段里教学内容组织松散;
③ 课堂教学时间整体安排不合理…………

  在材料系统方面,造成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可能是:
  ① 对学习材料不熟悉;
  ② 处理学习材料不熟练;
  ③ 所选用的教材过深,过难;
  ④ 学习材料不充分;
  以上的分析所得出的原因只是我们的一种主观假设。它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呢?这有待于我们研究证实。我们把这些原因与提出的问题联系起来,就能组成一个个研究课题。
  在分析问题的原因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尽可能地把所有的原因都分析出来而不要遗漏。
  二是分析出来的各个原因之间都应该是并列的关系,而不是从属的关系。
  三是尽可能地把这些原因进行分类、组合,使问题更清晰易于研究。


什么是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概念
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数据分析的目的是把隐没在一大批看来杂乱无章的数据中的信息集中、萃取和提炼出 来,以找出所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在实用中,数据分析可帮助人们作出判断,以便采取适当行动。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持过程。在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从市场调研到售后服务和最终处置的各个过程都需要适当运用数据分析过程,以提升有效性。例如J.开普勒通过分析行星角位置的观测数据,找出了行星运动规律。又如,一个企业的领导人要通过市场调查,分析所得数据以判定市场动向,从而制定合适的生产及销售计划。因此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
数据分析步骤
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数据分析过程实施
数据分析过程的主要活动由识别信息需求、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评价并改进数据分析的有效性组成。
一、识别信息需求
识别信息需求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性的首要条件,可以为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提供清晰的目标。识别信息需求是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应根据决策和过程控制的需 求,提出对信息的需求。就过程控制而言,管理者应识别需求要利用那些信息支持评审过程输入、过程输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过程活动的优化方案和过程异常变异的发现。
二、收集数据
有目的的收集数据,是确保数据分析过程有效的基础。组织需要对收集数据的内容、渠道、方法进行策划。策划时应考虑:
①将识别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要求,如评价供方时,需要收集的数据可能包括其过程能力、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等相关数据;
②明确由谁在何时何处,通过何种渠道和方法收集数据;
③记录表应便于使用;
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丢失和虚假数据对系统的干扰。
三、分析数据
分析数据是将收集的数据通过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其转化为信息,通常用方法有:
老七种工具,即排列图、因果图、分层法、调查表、散步图、直方图、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即关联图、系统图、矩阵图、KJ法、计划评审技术、PDPC法、矩阵数据图;
四、数据分析过程的改进
数据分析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组织的管理者应在适当时,通过对以下问题的分析,评估其有效性:
①提供决策的信息是否充分、可信,是否存在因信息不足、失准、滞后而导致决策失误的问题;
②信息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所发挥的作用是否与期望值一致,是否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有效运用数据分析;
③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否明确,收集的数据是否真实和充分,信息渠道是否畅通;
④数据分析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⑤数据分析所需资源是否得到保障。